產品概述:
產品貨號:M7412S, M7412M, M7412L
產品規格:1 mL, 10% (v/v), 30-150 μm;5 mL,10% (v/v), 30-150μm; 100 mL, 10%(v/v), 30-150 μm
儲存條件:2~8℃保存,有效期見外包裝
產品介紹
本產品是由NHS活化的超順磁性微球與Protein A共價結合形成的復合微粒。與當前國際免疫磁珠市場上同類產品相比,該產品具有更高的抗體結合能力和較低的蛋白非特異吸附率,洗脫條件更均一,一步純化即可從血清樣品中分離出純度大于90%的抗體。本產品為微米級磁性微球,熟練操作可在15 min內完成抗體吸附過程,30 min內完成抗體純化流程。本產品可重復使用,適用于血漿、腹水、組織培養上清液等樣品中的抗體純化,也可用于抗體固定及其它相關研究。表1為磁珠基本信息。本品與不同抗體的親和性比較參見附表1。
表1. Protein A瓊脂糖磁珠基本信息
產品名稱 |
Protein A抗體純化磁珠 |
磁珠粒徑 |
30~150 μm |
磁珠濃度 |
10%(V/V) |
配基 |
Protein A |
介質 |
Magrose |
抗體結合能力(mg Human IgG/mL Gel) |
25~30 |
結合洗滌液 |
PBST(pH( 7.2~7.4): 137 mM NaCl,2.7 mM KCl, 10 mM Na2HPO4, 2.0 mM KH2PO4, 0.1% Tween-20) |
洗脫液 |
100 mM Gly, 0.1% Tween-20, pH 2.5 |
中和液 |
1.0 M Tris-HCl, pH 9.0 |
保存液 |
PBST, 0.1% (V/V) Proclin 300 |
實驗步驟
1.樣品處理:取人血清100 μL至1.5 mL EP管中,接著加入900 μL結合洗滌液,充分混勻。
2.磁珠預處理:將抗體純化磁珠漩渦振蕩30 s,使磁珠充分重懸;取200 μL 10%(V/V)磁珠懸液置于另一新的1.5 mL EP管中。對磁珠懸液進行磁性分離,棄上清液,用1 mL結合洗滌液洗滌2次,磁性分離,管中磁珠可直接用于抗體分離。
注:該步驟磁珠的用量可根據磁珠對目標抗體的最大結合量進行調節,當目標抗體的濃度大于150 μg/mL時,用戶可取1.2~1.5倍磁珠用量(計算方式:如1.5×樣品中目標抗體含量/磁珠最大結合量),若目標抗體濃度過低,如低于70 μg/mL時,客戶為了提高抗體回收率,可增加磁珠用量,如提高至3倍磁珠用量。
3. 抗體吸附:在步驟2預處理的磁珠管中加入步驟1處理的樣品溶液,漩渦振蕩均勻,在室溫下(約25℃)置于翻轉混合儀或者手工輕輕翻轉EP管,促使樣品和磁珠充分接觸并吸附,翻轉約15 min后進行磁性分離,移棄上清液。
4. 磁珠洗滌:向EP管中加入1 mL結合洗滌液,振蕩重懸磁珠后進行磁性分離,移棄上清液;該操作重復3次。
5. 抗體洗脫:在上述完成磁珠洗滌的EP管中加入0.5~1.0 mL洗脫液,用移液器吹打或者渦旋震蕩下迅速重懸,然后在室溫下(約25℃)置于翻轉混合儀或者手工輕輕翻轉EP管,翻轉10 min后進行磁性分離,收集上清液至新的EP管。
注意事項:該步驟洗脫液用量,建議客戶使最終洗脫的抗體濃度控制在0.6~1.2 mg/mL,此時第1次洗脫條件中95%以上的抗體將被洗脫下來;若洗脫液 用量過少,會導致部分抗體在第1次洗脫時仍然留在磁珠上,從而導致抗體回收率降低。
6. 抗體中和:在步驟5抗體洗脫液中加入一定量的中和液,一般為抗體洗脫體積的1/10,最終使洗脫的抗體pH值保持中性環境,以利于維持抗體的生物活性,避免抗體失活。
7. 磁珠后處理:使用后的磁珠用洗脫液洗滌2次,磁性分離,棄上清液;接著用結合洗滌液洗滌3次,磁性分離,棄上清液,加入200 μL保存液重懸磁珠,置于2~8℃保存。
8. 磁珠再生
(1)磁珠多次使用后會有沉淀蛋白、強疏水性蛋白、脂蛋白等雜質非特異性吸附到磁珠上,為了保證磁珠的使用效率,建議持續使用5次后進行磁珠再生處理。
(2)按約每1 mL 10%(V/V)磁珠加入1 mL 1%(V/V)Triron X-100磁珠再生緩沖液,振蕩均勻,在室溫下置于翻轉混合儀或者手工輕輕翻轉混合,10 min后進行磁性分離,棄上清液。
(3)立即加入1 mL結合洗滌液 進行重懸,然后磁性分離,棄上清液,重復該操作3次。
(4)加入1 mL保存液 重懸磁珠,置于2~8℃保存。
注意事項
1.進行抗體純化操作之前,請務必認真閱讀本操作說明書。
2.本產品須與磁性分離器配套使用。
3.磁珠使用前應充分振蕩均勻。
4.磁珠應保存在儲存溶液中,防止干燥。
5.請勿將磁珠冷凍或離心,以免引起不可逆聚集。
附表1. Protein A與不同來源及類型的抗體親和性比較
物種 |
類型 |
Protein A結合 |
人 |
IgA |
可變 |
IgD |
- |
|
IgG1 |
++++ |
|
IgG2 |
++++ |
|
IgG3 |
- |
|
IgG4 |
++++ |
|
IgM |
可變 |
|
小鼠 |
IgG1 |
+ |
IgG2a |
++++ |
|
IgG2b |
+++ |
|
IgG3 |
++ |
|
IgM |
可變 |
|
大鼠 |
IgG1 |
- |
大鼠 奶牛 |
IgG2a |
- |
IgG2b |
- |
|
IgG3 |
- |
|
IgG |
++ |
|
山羊 |
IgG |
- |
綿羊 |
IgG |
- |
馬 |
IgG |
++ |
兔 |
IgG |
++++ |
豬 |
IgG |
+++ |
豚鼠 |
IgG1 |
++++ |
豚鼠 倉鼠 |
IgG2 |
++++ |
IgG |
+ |
|
獼猴 |
IgG |
++++ |
禽卵黃 |
IgY |
- |
狗 |
IgG |
++ |
考拉 |
IgG |
- |
羊駝 |
IgG |
- |
注: “+”=結合能力弱,“+++”=結合能力中等,“+++++”=結合能力強,“-”=無法結合
說明書: